水耕栽培的魅力:從基礎知識到全盤性的瞭解

水耕栽培的魅力:從基礎知識到全盤性的瞭解(新修訂版)

水耕栽培的魅力:從基礎知識到全盤性的瞭解(新修訂版)

 

  • 作者: 蔡尚光
  • 出版社:淑馨
  • 出版日期:2013/04/01
  • 語言:繁體中文
  • 定價:2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蔡尚光

  1960 生於台灣台北市
  1982 日本東京玉川大學農學部留學
  1986 日本東京玉川大學園藝研究室專攻精密農業、生物工學及設施養液栽培技術
  1988  APOLLO水耕研究推廣中心農場任職
  1989  鈺川企業有限公司海外部水耕技術顧問
  1995  旅居澳洲深造並擔任大洋洲水耕公司技術首席
  2010  HYDROESSENTIAL國際水耕公司技術執行長

  著有
  水耕栽培的魅力 
  室內陽台的水耕綠化
  植物工場
  水耕番茄的秘密
  水耕栽培的經營
  設施洋香瓜與胡瓜的高品質生產

  並經常為國內 豐年雜誌、農業週刊、鄉間小路、台灣花卉園藝月刊、興農雜誌等以及各大報紙撰寫設施園藝相關的文稿。

  目前在南北半球間對於精密農業的推廣及經營上不遺餘力且十分活躍。

 

目錄

一. 水耕栽培的發展
二. 水耕栽培的推廣
三. 世界各地水耕栽培現狀
四. 主要水耕栽培的形式構造
五. 培養液的管理
六. 簡易的家庭式水耕栽培
七. 生物工學與植物工廠的利用
 

 

  全球氣候的變遷與能源有效運用的發展,使得國際糧食供應的方式成為近年來熱門且無法怠緩的議題。以往較狹隘的”水耕栽培”(Hydroponices)一詞,亦逐漸改以廣泛應用的”養液栽培”來替代。而設施園藝技巧的不斷創新,搭配生物工學以及環境控制相輔相成下的農產品,也儼然成為健康風潮下的主流消費項目之一。

  ”水耕栽培”於台灣八0年代前後,承襲了日本在精緻農業方面的發展誘因,加上北歐像是荷蘭、丹麥等諸國經驗的嚮往,從一開始前仆後繼的投資,在短暫的十數年間,轉向急速的萎縮,與全球不斷擴充的面積和世界的科技農業潮流背道而馳。可見此相關的知識與運作的邏輯,對於精密農業的發展,確實掌握了舉足輕重的成敗關鍵。目前世界資訊的流通快速,台灣電子產業在國際上也嶄露頭角,新一輪糧作的生產方式,配合更多周邊新穎實用的設備,使得近年來相關栽培面積逐漸的復甦,由傳統的簡易葉菜類栽種轉向較需技巧的果菜類、藥用植物等的栽培。閉鎖式的完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場”推陳出新,也在水耕栽培的營養供給技術下大放異彩,更快速、更清潔、更環保的農業時代已宣布來臨。

  本書承蒙各界讀者的愛戴,得以多年持續再版,新的內容中除了將文章中較不合時宜的部分作適度的修正外,也增加了南半球澳洲發展現狀的闡述;水耕設備方面,亦對目前擴展最迅速且最新式的”自主潮汐式養液栽培系統”(Autopot System)有多方的著墨,期待水耕栽培的正確理念與運用,能因本書的發行而延續這項技術真正的魅力。

蔡尚光 識於 澳洲Melbourne 2013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5312770
  • 規格:平裝 / 131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修訂版
  • 出版地:台灣

新加坡魚菜共生珍珠篇

這位在新加坡的魚菜共生養殖者,為了減少水中的雜質,不使用人工塑膠過濾板進行過濾,而改採用最自然的方式改善此一困擾。這位朋友放入數隻大型淡水蚌殼(mussel),藉由蚌殼吸食水中浮游生物的循環作用,數月後水中的雜質數量明顯改善,水質明亮度提升,水中的魚蝦過得比以前快樂,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些蚌殼所吸進的雜質,竟然最後結晶成有如珍珠般的顆粒。這位養殖者開玩笑說,或許將來有一天,除了可以吃到新鮮有機的蔬菜和魚蝦,還可以同時販賣養殖天然珍珠。

1941443_529125503864209_7738026420504701954_o

將蚌殼與魚蝦共同養殖

1912149_519824664794293_190050758_o

這位魚菜共生養殖朋友所飼養的魚種

1913246_529125680530858_6208039259380093202_o

蚌殼的尺寸大小

1962364_529125923864167_2233842154524764217_o

珍珠般的結晶體

************************************

新加坡魚菜共生養殖地點及聯絡方式

ayer hitam, Woodlands, Singapore 73000

+60 12-748 1682

 

 

 

壹盤生意 現代農夫 水耕菜響朵 香港壹周刊 1186期

 2012年11月29日 ~~ 第1186期 香港《壹周刊》


陳名揚成為全職農夫後,日出而耕,日入而息,生活反而變得踏實、穩定。他笑言:「客人穩定地增加,唔使好似以前做推銷員咁朝不保夕。(何少忠攝)

 

 

陳名揚( Benson,三十九歲)原是影印機推銷員,過厭月月跑數的生活,一○年半途出家,利用從澳洲農場學來的水耕技術,在元朗錦田水尾村開設 Rainbow Hydroponic Farms(意指彩虹水耕農場)。在金融掛帥的社會做農夫,看似很傻,但原來生意暢旺,每月收成都不夠賣。除了供貨予西餐廳, Benson今年中更先後於荃灣及大埔的街市開設門市。他一個人打理三萬呎的農場,同時包辦推廣銷售運輸會計,一天工作十三小時。做現代農夫,心思、氣力,缺一不可。

何為水耕菜?


門市出售的即食沙律雜菜包,免費附送兩包不同口味沙律醬,售$30。因為沙律菜品牌 Salanova提供種子及技術上支援,故在包裝上貼上該品牌標籤。

水耕法英文為 Hydroponics,即無土種植,特色是乾淨、零泥味、少蟲害,而且不會受泥土質素及雨水多少影響,產量更穩定。用以種植的水,添加了各種蔬菜所需的營養,如礦物質及氧氣,而且會不斷循環過濾,保持清潔。不過,水耕菜同樣需要吸收陽光。理論上,所有蔬菜都可以水耕,但需要水分較多的葉類蔬菜或瓜類較適合,根部蔬菜,如薯仔、紅蘿蔔等,喜乾燥環境,不適合水耕。營養及味道方面,則無大分別。 

上週五早上七點,在錦上路西鐵站外坐 Benson的小貨車前往水尾村農場,剛抵步,便下起大雨。急步走進農場內的白色鐵皮屋,雷聲震動,雨點「噼嚦啪啦」打在屋頂, Benson皺着眉道:「咁大雨,摘唔到菜。」之後便穿上圍裙,換上水鞋,開水喉清洗洗菜機。雨勢漸小,他即戴上草帽,到田裡摘菜,來回數轉已半身濕透。其間父親和大嫂回來幫忙洗菜。十一點半, Benson把包裝好的菜搬上車,往不同地區派菜。中途於大埔茶餐廳吃飯,他才放鬆笑說:「平時都係食麵包,今日你哋來,無理由要你捱麵包。」送完菜回到農場, Benson又忙於搭建新的種菜棚架,直至傍晚六點多,又再出發送貨往餐廳。一天下來,記者累得發睏, Benson笑着點頭﹕「我都係呀,一陣買杯咖啡提神。」

攻下元朗西餐廳


為吸引顧客, Benson在街市菜檔前加設水耕棚,以紫外線燈照射,遠看如同盆栽。

農場供應的主要是沙律菜,如羅馬生菜、狗牙、牛油、橡葉等。「沙律菜比較易種,收成期只要大約一至個半月。香港有好多西餐廳,再加上大陸入口嘅菜成日出問題,所以有得做。」 Benson自信道。農場在一○年四月成立,去年初開始供菜予食肆。「拎住包菜去拍門,俾餐廳廚師、老闆試食。好多餐廳用開嘅飛機沙律菜,成一百四十蚊一公斤,我哋 Made in HK先一百二十蚊一公斤,所以都唔使點 sell,已經有訂單。」 Benson招積道。現在元朗區九成西餐廳都向他拿貨,其他送貨地區包括深井、大埔、荃灣。「喺元朗做起後,喺尖沙咀及銅鑼灣有分店嘅人氣西餐廳 Apple Green都來拿貨,佢哋拿得多,所以我會送埋過去。」 Benson說。
隨着出產開始穩定, Benson決定開門市,「其實仲有好多餐廳都想問我攞菜,但唔夠貨俾佢哋,就算有,都想開多 啲門市啦!」今年六月, Benson先於荃灣街市街的街市開檔,八月再於大埔綜合大樓開檔,售賣已包裝好的混合沙律菜。「賣俾餐廳,每五百克賣五十元,門市每包二百克,賣三十元,平過超市嘅飛機貨,但毛利已比批發高好多。」 Benson指,現在平均每日約可賣四十公斤菜,門市及批發各佔營業額的一半。 

街市大把中產客


父親和大嫂來幫忙洗菜, Benson用十二萬從澳洲買入一套洗菜器材,洗菜時會加入白醋消毒,以及名為「 Tsunami」的洗菜水,洗好會再風乾才打包。

揀街市,首看消費力。「荃灣多新屋苑,好多中產。要知道一個地區有無錢,上 Openrice睇吓,愈多西餐廳嘅地方愈有錢。大埔同樣多私人屋苑,好像康樂園、比華利山別墅。」兩間店鋪都只營業四小時,大埔分店由早上八時半至中午十二時半,荃灣則由下午二時半至六時半,營業時間都是特別制定,「大埔街市有貴價海鮮檔,啲有錢人鍾意朝早來買靚海鮮,所以朝早最多客。荃灣街市街無海鮮檔,開下午純粹方便我送貨。」
只做半天,主要是限於人手,及「不夠賣」。「其實做四個鐘已夠賺有凸,一個檔口租金三千二,即每日租金約一百蚊度,加埋人工一百三十二蚊,運輸五十六蚊,都唔使三百蚊。」推銷員出身的 Benson對數字瑯瑯上口,更坦言沙律菜的生產成本甚低,「一包菜,種子一蚊,水電一蚊,人工一蚊,損耗一蚊,加埋都係四蚊,咁每日賣十二包已經夠維本,我依家每日賣三、四十包,實賺㗎﹗」他驕傲道。
開檔初時曾「拍烏蠅」,為吸客, Benson在檔口加設一個簡單的水耕棚,示範水耕栽種。「啲客成日都問咩係水耕,其實水耕菜 嘅賣點係無土種植,乾淨、零泥味、少蟲害,要啲客相信,有咩好得過親自示範?」 Benson解釋。街市內沒有陽光,他便自製了紫外光燈,掛在水耕棚上,讓蔬菜進行光合作用,看落更健康新鮮。自此,多了街坊圍觀,生意亦開始有起色。「客人好奇,會買包試吓,好多食完都會返轉頭。」 Benson笑說。 

經驗不足 創意搭夠


在菜棚上鋪設紗布,是為防雀鳥偷吃及其他害蟲。

產品有市場,但 Benson開設農場時,卻因經驗不足而吃盡苦頭。「外露嘅水管要厚身、防曬,最初訂造嘅太薄身,要重新再買。另外,初初起農場以為要剷晒啲草,但水耕菜半空而種,根本唔使除草,咁又嘥咗十萬。」 Benson一輪嘴道。成本最貴是試種子。「外國種子商不信任中國人,覺得佢哋一旦拿咗種子,就會拿去研發翻版,好快全國都會有,意大利生菜就係例子。」 Benson最後得到在澳洲做水耕農場的朋友擔任保薦人,才買到好種子,現在荷蘭沙律菜界一哥 Salanova亦是他的種子供應商之一。「水耕用嘅營養液都係從外國買返來嘅,因應香港天氣,再自行調校,前後試咗一百多款種子,先找到十一隻最好嘅。每次試種子,要等成兩個月先種出來,香港天氣濕熱,不利種子發芽,有颱風暴雨,又損失一大筆。」 Benson指,沙律菜推出一年,公司才收支平衡。為節省成本,用來固定水耕菜的棉花墊亦是找內地廠家訂造的,「外國訂造一盒十五塊要成千蚊,內地訂造約為一百蚊。」他開心地表示。
苦盡甘來,但 Benson沒有被衝昏頭腦。採訪期間,領匯職員打來,邀請他到大埔大元街市開鋪。收了線後,他冷笑道:「 嗰度同大埔間鋪有點近,會分薄生意,而且領匯通常都係等你做旺啲人流再加租。」 

One Man Band開農場

外表黑黑實實、不修邊幅的 Benson,曾是西裝骨骨的營業員。他畢業於中文大學系統工程系,後加入 Ricoh,負責推銷影印機,離職前已是高級客戶經理。「試過月入六位數,一晚消遣使幾千蚊,半年去幾次旅行,但每個月嘅數都係由零開始,試過一個月只賺一萬。」 Benson憶述。直至○八年往澳洲度蜜月時,他順道去布里斯本探望在當地開設水耕農場的朋友,生產出的沙律菜供應酒店及餐廳,佔當地市場九成生意。香港西餐廳眾多,他靈機一動,有了創業念頭,便於工餘時,搜集水耕菜的資料。一○年辭工後,夥拍姐姐及好友,投資二百萬,買水管循環系統和洗菜機等,在元朗錦田開水耕農場。農場佔地三萬呎,年租金三萬元,以 Rainbow為名,因為農場下完雨後,可以看見彩虹。
雖然生意開始上軌道, Benson仍一腳踢,每月僅支薪一萬元,跟太太及歲半的兒子住在公屋。他笑言:「做咗農夫後,學識謙卑,因為要睇天做人。我有妻有兒,但求一家人生活安穩,收入夠生活就得,做人就係咁簡單。」


自製播種機。先將種子放在布滿小洞的玻璃盒上。


將種子放入海綿上的方格。


藏有種子的海綿放在注入營養液的水槽,大約一星期便會長成菜苗。


菜苗長至兩三吋高,便移植至水槽獨立栽培。


沙律菜的成長期由三十日至四十日不等,圖為已長成的綠毛。

開業資料( 04/2010)

設備:$1,200,000
前期準備:$500,000
裝修:$250,000
雜項:$50,000
總投資:$2,000,000

營業資料( 10/2010)單位 港幣

營業額:$140,000
薪金:$45,000*
雜項:$32,000
租金:$12,000**
盈利:$51,000
*一個全職,五兼職(包老闆人工)
**兩門市及銷售位 
撰文:黃秋娥  攝影:于港民

資料來源: http://litalife.pixnet.net/blog/post/47666422-%E5%A3%B9%E7%9B%A4%E7%94%9F%E6%84%8F–%E7%8F%BE%E4%BB%A3%E8%BE%B2%E5%A4%AB%E3%80%80%E6%B0%B4%E8%80%95%E8%8F%9C%E9%9F%BF%E6%9C%B5-%E5%A3%B9%E5%91%A8%E5%88%8A-1186

跨足水耕蔬菜 大同新品牌映鮮亮相

(中央社記者羅秀文台北23日電)有鑑於食安問題日益嚴重,大同今天宣布以全新品牌「映鮮in fresh」,推出健康、無污染的水耕蔬菜,讓會員和企業客戶吃得安心。

大同集團今天舉行新品發表會,首次公開醞釀3年的水耕蔬菜新事業。大同總經理林郭文艷表示,「映鮮in fresh」模擬植物生長所需的陽光、空氣、水,採用LED植物燈結合水耕技術,打造潔淨無塵的生長空間,打破栽種地域和季節的限制,可全年無休、穩定生產。

此外,大同主管表示,映鮮具有自製營養液與多樣化作物培育技術,配合系統控管,可加快30%生長速度,更可省下98%的水資源與90%肥料。同時讓作物免除農藥、病蟲害、重金屬和水汙染,產生低生菌、低硝酸鹽的高品質蔬菜,讓消費者吃得安心。

大同表示,映鮮是大同集團另一項創新的系統整合服務,結合大同大學生物工程系的農技研發、華映的環控設計,拓志光機電的硬體,再由大同規劃系統整合,大同綜合訊電行銷服務。

林郭文艷說,目前映鮮的植物工廠佔地100坪,設在大同位於中山北路的工廠後方,初期投資金額超過新台幣1000萬元,已開始對大同3C會員提供預購服務,同時供應給4、5家飯店,希望3年內能回收投資。未來若需要擴廠,桃園廠房將可供運用。

走進日本都市“農場”

照片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387309124741317&set=a.1387308241408072.1073741829.1265114573627440&type=3&theater

素有“日本華爾街”之稱的東京大手町高樓林立,其中有一座並不豪華的九層辦公樓。但引人注目的是這座建築的南側和西側外墻種滿了綠色植物,室內完全是一派都市“農場”景象,這就是著名的人力資源公司——日本保聖那集團總部所在地。記者日前走進這座大廈,一探日本都市“農場”的究竟。

據保聖那集團介紹,通過讓員工親自參與栽培植物,可以增進員工對農業的了解,所種植的綠色蔬菜不但可以豐富員工的菜譜,還能讓員工身心放松。

記者來到該集團大廈前抬頭往上看,墻壁完全被鮮花綠葉覆蓋,各個品種的月季、薔薇、玫瑰競相開放,其間生長著“迷你”蘋果、柑橘、紫藤等植物。進入大門,迎面陣陣水聲,一個木質高臺四周有流水環繞,一叢叢碧綠的菖蒲在水中伸展,錦鯉在水中漫遊,在公司前臺上方垂挂著一根根黃瓜和幾個圓滾滾的南瓜。

保聖那集團公關室主任中村遼介紹說,這座大廈主要採用無土栽培技術,無土栽培能比有土栽培減少95%的用水量。在會客室門口種有一大片植物,仔細一看,原來是棉花,已經吐出了白色的棉絮。推門進入會客室,便見到其墻壁和頂棚長滿一串串紅彤彤的西紅柿。

會客室對面就是植物工廠,一個一個架子上放著一層層培養槽,翠綠的生菜、水芹等綠葉蔬菜生機勃勃。工作人員在室內控制作物生長所需的光、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和培養液,一年四季都可以量產,使種菜就像工業流水線作業,所產出的新鮮蔬菜瓜果都供應員工食堂。中村遼介紹說,這裏的植物光合作用依賴高效熒光燈和混合電極熒光燈,混合電極熒光燈的壽命長達3萬至6萬小時,比普通熒光燈節能20%至25%。

進入二層,墻壁上也種滿了葡萄、苦瓜等各種綠色植物,這裏還有原產美洲熱帶地區的西番蓮,長長的藤蔓上已垂下一個個綠色果實。走廊邊還種有一盆盆紅紅的小辣椒。3至9層的辦公環境也被植物環繞,員工可在充滿綠色的環境中放松身心,同時樓內作物的養護也由公司員工分擔。

走到樓頂,這裏也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小花園,放著幾張茶幾和幾把坐椅,可供客戶洽談業務。中村遼介紹說,這個辦公樓是1958年建成的老樓,支撐外墻綠色植物的陽臺是在此後裝修時特意增加的。在夏季,外墻的綠葉可以遮蔽陽光。冬季落葉後,陽光能充分照射室內。大樓內外的部分區域對外開放,市民可以到這裏參觀。

據介紹,包括樓頂和外墻,整個建築種植的綠色植物約有200種,種植綠色植物與不種植綠色植物相比,可使樓內溫度最高降低10攝氏度,大量節約夏季空調電費,每年還能少排放7噸二氧化碳。因此,該建築被日本環境省評為“清涼城市核心街區樣板項目”。

中村遼介紹說,日本傳統農業生產1公斤小麥需耗水1000升至2000升,隨著人口增多和經濟發展,人們對糧食和肉食的需求提高,而食物生產和運輸所需的能源消費也在不斷提高,這必然引起石油和生物燃料消費增加。發展都市“農場”能為緩解糧食壓力和解決能源問題作出一份貢獻。

資料來源: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japan.xinhuanet.com/2012-06/05/c_131632231.htm

延伸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387308241408072.1073741829.1265114573627440&type=1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3260

2012年Japan Shop考察團-0310_143

昆蟲學研究生種植水耕番茄

美國密西西比州立大學(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 )的一位昆蟲學研究生Steve Hale,在當地一座番茄農場的支援下,自己著手進行番茄水耕種植,並且獲得了成功的發展。這座室內溫室水番茄耕農場總共種植了約三千株番茄。在農場開種植番茄八個月後,番茄藤蔓已經平均成長到約900公分長,而番茄的產量業已經達到約2000公斤重。

在一般戶外土壤種植的番茄,必須考慮到季節性變化所帶來的採收及產量高峰的差異。以當地密西西比州為例,採收的季節是由十一月到隔年六月。然而在室內水耕種植環境下,可以克服上述的問題。一般人總覺得,當地溫室生產的農產品,價格肯定比較高,然而這座溫室水耕種植的番茄,卻是當地許多餐廳採購的最主要對象。價格具競爭力,供應全年穩定,最重要的是,當地的消費者都曉得餐桌上的這些番茄是來自何處,對食物的安全性深表信心。

這名研究生Steve Hale在接受訪談時表示,他投入水耕種植番茄並不是要致富,只是想能夠生活就可以。雖然密西西比州的夏天極為炎熱和潮濕,但Steve Hale堅信他可以成功地種植水耕番茄。

120823_stbethany

Steve Hale站在樓梯上檢視番茄生長情形。

120823_stbethany2

 

採收後的番茄

 

 

 

 

 

魚菜共生 瑞芳吉慶國小學童生態活教材

〔記者李雅雯/新北報導〕「魚菜共生系統」走入瑞芳區校園。去年榮獲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獎的新北市吉慶國小,致力於生態教育特色課程,在總務主任時德平的發想下,利用水循環打造魚兒和菜葉都有良好生存環境的魚菜共生系統,僅花上小成本購置可打水的小馬達與大盆子,就解決魚缸水可能造成環境負擔的問題,菜苗也長得更快更好,更讓學童們上了最好的一堂自然課。

  • 吉慶國小校園裡的「魚菜共生系統」,利用水的循環,同時供給魚兒和青菜良好的生長環境。(記者李雅雯攝)

    吉慶國小校園裡的「魚菜共生系統」,利用水的循環,同時供給魚兒和青菜良好的生長環境。(記者李雅雯攝)

  • 吉慶國小學童們採收在「魚菜共生系統」中長成的A菜。(記者李雅雯攝)

    吉慶國小學童們採收在「魚菜共生系統」中長成的A菜。(記者李雅雯攝)

「哇!這菜好綠、好嫩喔!」學童們圍聚在魚菜共生系統旁七嘴八舌地討論著,不過花上兩週的時間,A菜已經可摘下菜葉,這些菜苗的養分全來自魚缸裡的水。魚缸的水因為帶有魚兒的排泄物,含有害元素,因此先經過硝化池中的硝化菌發揮作用後,再讓菜葉的根部吸收,幫助成長也同步淨化水質,這些水再流回魚缸讓魚兒生存,成為一個良好的循環,學童也在這其中觀察、學習,從中了解循環的原理。

「小朋友就只要拿飼料餵魚就好了!」時德平說,自己和校內工友一同在網路上蒐集許多資料,研究魚菜共生系統的結構和原理,以土法煉鋼的方式試試看,沒想到就試成功了。

「這些菜都長得比較快喔!」時德平表示,根據觀察,菜苗在魚菜共生系統不斷供給營養的情況下,較其他菜苗以快兩倍的速度成長。在牆面上打造讓菜葉成長的菜葉牆,是吉慶國小的下一步計畫,下一次再踏進吉慶國小校園,或許就可以看到整片的「菜葉牆」。

 

資料來源: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72084

水耕不插電冰箱-八種可以不斷再生、在家種植的蔬菜

物價不斷上升,菜價也不能倖免,不如自己動手種植!這8種蔬菜(包括白菜、芹菜)不但可在家栽種,而且能不斷反覆再種。種得好的話,以後就能自給自足!除了省錢,更重要的是健康呢。

 

1. 大蔥

8種可以不斷再生、在家種植的蔬菜,以後也不用買菜了
您可以留下一寸左右長、附著根部的大蔥,放置在一個盛有少許開水的小玻璃杯子中,將杯子放在光線充足的房間,大蔥便能長起來。

 

2. 大蒜

8種可以不斷再生、在家種植的蔬菜,以後也不用買菜了
當大蒜開始發芽,你可以把它們放在玻璃杯中加用少量水種植。大蒜芽本身的味道較大蒜淡一點,添加到沙拉,意大利面等會有不錯的效果。

 

3.白菜

8種可以不斷再生、在家種植的蔬菜,以後也不用買菜了
將白菜根端浸在水中,並放置在光線良好的地方。大約一、兩週內,你就可以將它移植到土壤中,讓它長出新的菜葉。

 

4. 紅蘿蔔(蘿蔔苗)

8種可以不斷再生、在家種植的蔬菜,以後也不用買菜了
把胡蘿蔔的頂部用少量水分養著,放置在光線充足的窗台就可長出蘿蔔苗,很適合用來加入沙拉中。

 

5. 羅勒 (Basil、七錢插、金不換、九層塔)

8種可以不斷再生、在家種植的蔬菜,以後也不用買菜了
剪出3至4英寸長的連莖的羅勒,放入一杯水中並將其置於陽光能直照的地方。當根長到約2英寸長時,就可換在花盆中種。

 

6. 芹菜(西芹)

8種可以不斷再生、在家種植的蔬菜,以後也不用買菜了
切出芹菜底部,將其放置在一個浸水的碟子或小碗中,提供足夠的陽光。當葉子開始在中間長出來,就可將芹菜轉移到土壤中。

 

7. 生菜

8種可以不斷再生、在家種植的蔬菜,以後也不用買菜了
把生菜頭浸在1/2英寸的水中。每天灌水令水位保持大約1/2英寸。幾天後,根和新葉就會長出,到時就可移植入土壤中。

 

8. 芫荽(芫茜)

8種可以不斷再生、在家種植的蔬菜,以後也不用買菜了
將芫荽莖部放入水中它便將會增長。當根部長得足夠長度,就可栽種在花盆中,記著保持充足光線,約一個後就能長出一棵完整的芫荽。

資料來源:http://viralane.com/v/8%E7%A8%AE%E5%8F%AF%E4%BB%A5%E4%B8%8D%E6%96%B7%E5%86%8D%E7%94%9F%E7%9A%84%E8%94%AC%E8%8F%9C

8 Vegetables That You Can Regrow Again And Again.

水耕蔬菜助弱勢 新屋鄉永安國小獻愛

新屋鄉永安國小推動低碳食材教學,除在學校設置6座「水耕農園」外,第1期蔬菜收成更有將近12公斤。校長何蕙齡說,全校師生決定將義賣所得捐贈世界展望會,幫助認養國際貧困兒童。

位於新屋偏鄉的永安國小,今年在水耕減碳保護協會熱心協助下,設置6座水耕農園。何蕙齡說,農園利用網室水耕概念種植有機蔬菜,除是不需土壤的科技種植方式,兼具環保、衛生、安全原則,也相當符合目前綠生活概念。

水耕農園採輪種方式,每座約可生產12公斤蔬菜。全校師生為了呵護幼苗成長,從插秧、巡水到收割都不假他人之手。何蕙齡說,除了環保水耕蔬菜外,學校也利用回收廚餘製作各種天然產品,包括以廢棄食用油重製的肥皂、橘子皮浸泡酒精製成的天然橘香精油,都讓同學們玩得不亦樂乎。

資料來源:http://ctee.com.tw/LiveNews/Content.aspx?ch=ch&nid=20140414004447-260405&page=1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