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農建置全國高中職第一座植物工廠

   圖:花農校長鍾順水,向教育部國教署科長陳慧玲介紹植物工廠建置設備,未來將作為無毒有機農業示範教學使用。 (記者張小菁╱攝)

作為無毒有機農業示範教學使用
記者張小菁╱報導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科長陳慧玲,昨天在花農校長鍾順水的引領下參觀學校的植物工廠,並且試吃學校成功培養的水耕蔬菜,和完全有機無毒,以土耕栽培的半結球萵苣,感受到蔬菜的自然清甜。鍾順水感謝國教署給花農經費與資源,建置全國高中職第一座植物工廠。未來這套系統將提供給社區民眾及國、中小師生做為無毒農業教學使用,應用在校內教學及社區化教學,推展有機健康生活從校園開始。
效率是傳統的8倍
花蓮高農於一○二年,建置全國高中職第一座「植物工廠」示範園區,帶動未來農業科技生產的新趨勢。學校已經在植物工廠成功培養水耕蔬菜,一坪水耕蔬菜的種植效率是傳統蔬菜的八倍之多,效益也成百分之三百到八百之間,可以說是最經濟的栽培方式。
 花蓮農校生物產業機電科主任黃俊霖說,全國第一座植物工廠在花農建置,由師生研發無毒水耕蔬菜與有機土壤蔬菜等,主要是來自校長鍾順水的研究與理念,再加上花農生物產業機電科在一○二年度獲得國教署補助優質計畫,率先提出植物工廠示範園區構想,希望透過生物產業機電科的機電整合技術,運用在蔬菜培養生長上。植物工廠的雛形開始在花農舊有的農業機械科教室成型,達到活化老舊教室效能。
 黃俊霖指出,花蓮是有機無毒推廣的最佳示範縣市,但是傳統農業每年受到颱風及病蟲害影響,讓農民非常苦惱,其他的問題還有:經由土壤及水源帶來的重金屬汙染,及農藥殘留疑慮;氣候變遷影響作物的收成與價格;耕地被工業用地取代,加上水資源短缺等各種風險因素,對於這些農業技術的限制。他認為,上述這些農業發展上的問題與困難,可以運用科技來克服,並有利高職課程活化。
無農藥或病蟲害問題
 在鍾順水校長支持及師生動手實作下,目前生產模組已研發成功,學校利用三十坪左右的舊教室空間,架設起十座三層棚架,可以培養葉菜類蔬菜,利用光源、水與感應式介面,棚架會自動上升,不影響葉菜類成長,植物工廠的概念非常適合高職生做為科展及專題研究的目標,不僅可控性高,也沒有農藥,降低化肥使用量,及相對的病蟲害及鳥類吃食等問題。
遠端監視也放心
 此外,花農植物工廠內使用自動光照給水設備和遠端監控系統。黃俊霖說,透過監控系統上傳手機,可以清楚知道蔬菜的生長狀況,並做成履歷紀錄,讓管理人員操作更方便。
 黃俊霖說,花農生物產業機電科是由農業機械科轉型至今十年,一般民眾對於這項專門技術還是一知半解,常常誤以為是生機飲食,為了讓社會大眾有多一層的認識,在鍾校長支持下,學校已經大規模將整廠設備建置完成,對於教學及生產很有幫助。
 鍾順水校長表示,生物產業機電科朝向可以協助農民以自動化,及有機無毒方向前進,畢業生不僅可以運用所學到的機械、電機、電子等相關知識從事有興趣的工作,也可以將所學與農業、農事、觀光、休閒結合,花農植物工廠就是具體成果的展現。

資料來源  http://www.ksnews.com.tw/newsdetail_ex.php?n_id=0000652857&level2_id=106

〈台北都會〉八里垃圾焚化廠 魚菜共生「食」安心

〔記者郭顏慧/新北報導〕請魚來種菜!八里垃圾焚化廠在廠內打造一處約三十坪大的有機示範農場,並在旁闢建魚池,以「魚菜共生」方式栽種有機蔬菜,同時也不定期的舉辦「魚菜共生講習課程」,計畫將此技術傳授給附近居民,幫助居民吃得健康。

  • 八里垃圾焚化廠在廠內打造一處約三十坪大的有機示範農場,並在旁闢建魚池,以「魚菜共生」方式栽種有機蔬菜。(記者郭顏慧攝)

    八里垃圾焚化廠在廠內打造一處約三十坪大的有機示範農場,並在旁闢建魚池,以「魚菜共生」方式栽種有機蔬菜。(記者郭顏慧攝)

閒置空間 闢有機示範農場

近來食安問題不斷,民眾憂心吃下肚的食物不乾淨,八里垃圾焚化廠今年初在研究「魚菜共生」系統多年的達人陳登陽協助下,廠方利用廠內閒置空間開闢一處有機示範農場,並在一旁魚池養殖吳郭魚和錦鯉等魚類,由陳登陽教導利用「魚菜共生」技術栽種空心菜、地瓜葉、九層塔等有機蔬菜,社區環保志工昨天前往農場採收蔬菜,除了開心,吃得時候也更多了份安心。

八里垃圾焚化廠長江俊卿表示,所謂「魚菜共生」就是結合漁業養殖與水耕栽培,養魚的廢水裡含有豐富的氨、氮與營養鹽,這些水排到環境中會污染河川,拿來種菜卻是最好不過;另一方面,蔬菜也可以淨化水質,把乾淨的水再送回魚塘,如此一來,魚跟菜都可以生生不息;跟一般土耕的蔬菜比起來,魚菜共生的蔬菜生長得更快速,且設備不須太多,未來廠內將不定期舉辦講座傳授相關知識,讓民眾自己在家裡也可以養魚種菜,享受愜意。

 

資料來源: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14870

<香港>工廈水耕隨時違地契 業界無所適從

漁護署與蔬菜統營處合作研發室內「水耕蔬菜」標榜沒有農藥、毋須清洗、即割即食,業界預計會受愛健康和素食者歡迎,充滿商機。有投資者因而在工廈天台開設溫室園地,甚至打造魚菜共生的水耕系統,但現時工廈法規模糊,水耕場有違反地契的嫌疑,令業界慨歎無所適從。

 

室內「水耕蔬菜」,標榜沒有農藥、毋須清洗、即割即食,業界預計會受愛健康和素食者歡迎

室內「水耕蔬菜」,標榜沒有農藥、毋須清洗、即割即食,業界預計會受愛健康和素食者歡迎

 

其中一個在屯門工廈內開設的水耕場,種植場主管聲稱該溫室可同時容納約八十人,只要月付三百元,便可租用兩塊發泡膠板種植九棵大生菜,或者百多棵小菜苗,一個月後有收成,「客人要預繳半年租金,種子、營養液及其他工具須另外付費,現時已有三十人租用。」當問及場內消防設備,主管只說有一個門口進出,「我們亦有安裝自動灑水系統及風扇降溫。」

 

在觀塘另一工廈地下,貼出海報宣傳出售水耕菜。公司負責人透露剛於去年開業,是全港首個魚菜共生的室內種植場。她解釋,現時坊間的水耕場會用營養液作肥料,含化學成份,她們則用魚的排泄物作肥料,加上室內種植,蔬菜無菌無污染,預計明年開始出租場地給客人種植。

 

有投資者在工廈天台開闢千呎溫室,經營水耕場,並供客人租地種菜

有投資者在工廈天台開闢千呎溫室,經營水耕場,並供客人租地種菜

 

記者向地政總署查詢上述兩工廈經營水耕場是否符合地契用途,惟署方答覆模棱兩可,一方面稱工廈地契一般只准工業及倉儲用途,但又指水耕種植屬新興活動,地契能否涵蓋,仍需研究。漁護署則表示有意在工廈經營水耕種植人士,須向管業處、地政署及屋宇署查詢,確定有關工廈是否允許作此用途。

 

在屯門工廈天台經營水耕場的莫先生坦言,開業前曾向屋宇署查詢在室內開水耕場的要求,屋宇署指當中牽涉水電及消防,需要研究,因而轉向天台發展,花費數十萬興建面積千呎的可移動溫室水耕場地,「政府經常說活化工廈,推動水耕種植,卻無相應政策支援。」他不諱言,現時仍未弄清法律條文,不清楚在工廈開水耕場是否違規,只好見步行步,「我們都是想發展環保耕種,若將來政府說我們不合規格,只能清拆離場。」

 

業界慨歎政府推動水耕種植,卻無相應政策支援

業界慨歎政府推動水耕種植,卻無相應政策支援

 

漁護署是於2010年到日本取經後,港府決定把水耕種植系統引入香港,短短兩三年間,全港已有十多個水耕種植場營運,分佈不同地區的廠廈和天台,去年漁護署及長沙灣蔬菜統營處獲農業發展基金資助,把貨倉改裝成「全環控水耕研發中心」,建議政府將工廈變成蔬菜工廠。

資料來源:http://bastillepost.com/hongkong/%E7%A4%BE%E6%9C%83%E4%BA%8B/%E5%B7%A5%E5%BB%88%E6%B0%B4%E8%80%95%E9%9A%A8%E6%99%82%E9%81%95%E5%9C%B0%E5%A5%91-%E6%A5%AD%E7%95%8C%E7%84%A1%E6%89%80%E9%81%A9%E5%BE%9E?r=w

中秋節在月球吃蔬菜沙拉

下星期一是中秋節,所以來看一篇有關月亮的報導。

Space-Plant-Plant-System-Would-Give-Astronauts-Fresh-Food-in-Space-iHidroUSA-blog-news-post-information-hydro-indoor-outdoor-grow-hydro-nasa-1-1

一群美國太空總署(NASA)專家在德州休士頓(Huston, Texas)太空中心研發如何讓人類在月球上居住並種植所需的蔬菜,而目前適用於太空梭或太空站中的蔬菜種植方式或許能派上用場。因此,美國太空總署正與蘭德大學(University of Lund)的學生共同研發設計一種,能夠讓太空人在軌道或太空站中種植蔬菜的系統。

Space-Plant-Plant-System-Would-Give-Astronauts-Fresh-Food-in-Space-iHidroUSA-blog-news-post-information-hydro-indoor-outdoor-grow-hydro-nasa-2

在過去,太空人在外太空執行任務時,總得忍受喝下那冷藏包裝、沒有味道的蔬菜汁,雖然其成分提供了太空人的營養所需,但卻是一種難以下嚥的過程,而Piotr Szpryngwald 研發的種植系統,也許可以實現在外太空種植新鮮蔬菜的目標。

Space-Plant-Plant-System-Would-Give-Astronauts-Fresh-Food-in-Space-iHidroUSA-blog-news-post-information-hydro-indoor-outdoor-grow-hydro-nasa-3

這套系統乃是研發出將植物的種子與可吸水的顆粒填充物置放在密封包中,而這密封包中亦含有植物生長所需的所有養份。由於在無重力的外太空中,我們無法使用傳統在地球上的方式來澆水,因此在密封包底部裝置一個貼有可以吸水的薄膜小孔,再把密封包放置在溝槽中,而這溝槽中已經塞滿含有水份的海綿物質。如此一來,植物的種子和根部便可以吸取到密封包中的水份及養份。

Space-Plant-Plant-System-Would-Give-Astronauts-Fresh-Food-in-Space-iHidroUSA-blog-news-post-information-hydro-indoor-outdoor-grow-hydro-nasa-4

 

此外,系統的設計也讓植物有機會受到人工的日光照射,同時這密封包亦能夠重覆使用。截至目前為止,這套設計是最有潛力成為國際太空站和太空梭在未來進行蔬菜栽種的系統,最終讓太空人免於因為無重力之影響,而苦於無法在外太空栽種新鮮蔬菜之苦。

Plant-System-Would-Give-Astronauts-Fresh-Food-in-Space-iHidroUSA-blog-news-post-information-hydro-indoor-outdoor-grow-hydrop

【植物工廠】日本電子企業紛紛涉足,實現閒置半導體工廠的再利用

【日經BP社報導】“植物工廠”是一種在人工控制光線及溫度的環境中栽培農作物的設施。最近在日本,植物工廠業務化相關舉動接連不斷,已開始呈現出以前與農業不太沾邊的電子企業等也來參戰的“跨行業混戰格局”。

       涉足這項業務的各公司都把植物工廠當作感測器網路、雲端運算、LED照明及再生能源等新技術的實驗場。與此同時,因全世界對“安全放心食品”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這些企業還打算將其培育成新的出口產業。另外,植物工廠對於被指走向空洞化的日本製造業來說,作為新的增長點的作用也不可忽視。

       最近,日本大型電子企業對植物工廠表現出來的積極態度格外引人注目。其中的代表企業是富士通。該公司將食品及農業定位於雲端服務業務的重點領域之一,並開始提供農業及食品雲端服務“Akisai(秋彩)”(參閱本站報導1)。2014年7月,該公司在Akisai中增加了能以批量為單位細緻管理植物工廠的作業成果及生長資訊的生產管理系統。

富士通,活用半導體生產技術和雲技術

       富士通為了驗證Akisai的效果,在福島縣會津若松市設立了“會津若松Akisai蔬菜工廠”。利用位於該市的會津富士加工公司擁有的技術及經驗,為需要控制鉀攝取量的腎病患者等人群生產低鉀生菜。該工廠的一大特點是,利用了此前一直閒置的半導體清潔生產線。富士通介紹說,“由於雜菌的數量比普通栽培環境少得多,因此可以生產出能儲存更長時間的蔬菜”。

       除了利用閒置設施之外,該植物工廠還是一次“將半導體的批量/品質/成本管理技術應用於農業”(富士通)的嘗試。因此,富士通任命以前負責半導體生產的技術人員來擔任會津若松Akisai蔬菜工廠的生產管理負責人。今後,富士通打算利用Akisai,使栽培環境和作物品質的關係等實現量化。目的是以這方面的成果為參考數據,向植物工廠領域推廣Akisai。

松下、東芝及夏普也正式開展植物工廠業務

       松下于2014年7月在新加坡啟動了該國政府批准的首座室內蔬菜工廠。生產品種為紅葉生菜等10種蔬菜,年產量為3.6噸。該公司將與日本餐飲連鎖店“大戶屋”合作,向新加坡的店舖供應該工廠生產的蔬菜。松下為該工廠引進了LED照明等設備,今後將努力縮短栽培時間、提高單位栽培面積的生產效率。

       松下之所以選擇新加坡,是原因該國蔬菜消費量中僅有8%是當地生產的。該公司計劃到2017年3月底,使植物工廠的產量達到該國蔬菜產量的5%。

       東芝2014年5月宣佈,將在神奈川縣橫須賀市啟動植物工廠“東芝無塵室農場橫須賀”,生產可長期保存的無農藥蔬菜並開展相關業務(參閱本站報導2)。該公司計劃栽培生菜、嫩葉菜、菠菜、日本蕪菁等。

       據介紹,該植物工廠將利用東芝在多個領域擁有的技術及經驗。比如為植物生長優化光的波長的螢光燈、用來掌握栽培情況的遠端監控系統、在半導體業務中培育的生產管理技術等。年生產規模預定為300萬棵(按生菜換算)。2014年度內,東芝將在海外新建大型植物工廠,同時開始銷售植物工廠使用的設備及系統。

       夏普在杜拜建設了栽培草莓的植物工廠實驗樓,並已開始進行實驗(參閱本站報導3)。該公司為該實驗樓引進了其擅長的電子技術,包括使用LED照明的光控制技術、基於電漿離子技術的空氣管理技術等。可通過這些技術非常細緻地控制草莓的生長環境。該公司打算開展多種實證實驗,以達到業務化目標。

       日本產草莓雖在中近東等地區非常受歡迎,但因為容易腐爛變質、不耐儲存,所以很難在海外市場流通。夏普打算通過在植物工廠內栽培,來實現新鮮草莓全年地產地銷。

實現“自給自足”

       最近,以“電力及熱量自給自足”為目標的情況不斷增加,這也算是植物工廠的一大特點。代表案例之一是傑富意工程技術公司與J Farm苫小牧公司2014年8月啟動的位於北海道苫小牧市的植物工廠。該工廠引進的三聯產系統使用以天然氣為燃料的燃氣機來提供電力、熱量及二氧化碳(CO2)(參閱本站報導4)。還計劃2014年12月在工廠內安裝以木屑為燃料的鍋爐,來提供熱量和CO2。這樣,在沒有天然氣供應的地區也能正常生產。

       三菱樹脂也已從2014年8月開始正式銷售由設在長濱工廠(滋賀縣長濱市)的植物工廠生產出來的蔬菜(生食菠菜)。採用了其子公司三菱樹脂Agri Dream開發的太陽光型植物工廠。

       植物工廠過去也曾掀起過幾次熱潮,但都沒有正式形成產業。目前產業化時機已經成熟,這一點可以從涉足該業務的企業陣營以及各公司的積極性判斷出來。(記者:大下 淳一,NikkeiTechnology)

魚菜共生-從城市回到鄉村-黃振瑋 1/2

撰文: Gogreen.tw  林琨堯/黃昶立

        黃振瑋從小對生物科學非常有興趣,本身

是養殖相關科系所畢業。國立海洋大學研究所

畢業後,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養殖相關工作,

於是去進修了電腦相關課程,然後 開始從事軟

體設計工作。

  

         雖然在台北當上了程式設計師,但心中依

然想實現其建立養殖事業的夢想。數年後他決

定回到養殖本行。 黃振瑋先在家中進行小規模

的養殖,他利用家中四、五坪的空間。試養了

淡水龍蝦、筍殼魚、寶石鱸、銀鱸等淡水魚類

,也養了一些海水觀賞魚。在準備的過程中發

現了魚菜共生這樣的做法,深感興趣。

   

        他一方面開始收集國內外的相關資料,一

方面也開始進行魚菜共生的相關實驗。 程式設

計師的工作到第五年後,黃振瑋決定辭職回家

建立魚菜共生農場。他得到家人在尋覓農地上

的支持,跟利用五年上班的積蓄;先建立了兩

座圓頂溫室。慢慢自 己接著再一步步地建立他

的魚菜共生系統。

 

         黃振瑋表示因為本身的前置準備充分,再

加上養殖這件事對他並不困難;所以建立過程

當中相當順利,但種植各類蔬果的確是全新挑

戰,不過經過一年多來的嘗試,也慢慢找出一

些原則。

 

        黃振瑋表示,瓜果類比較不容易種,因為

整枝、摘側芽等管理時間比較多;要種的好並

不容易。然而,葉菜類就相對簡單,只要照著

季節種植,因為只要養魚的水肥份量充足,通

常就長得不錯。至於水中的添加部分,也只有

調整Ph植和添加螯合鐵。目前看起來,維持這

樣的添加就已經足夠。以他的觀 察與測試,種

菜對魚類養殖,可以有效降低過濾設備的投資

。透過適當的設計規劃,也可以讓養殖的經營

成本降低。

        黃振瑋除了繼續規劃他的農場擴廠計畫,

也接受林口魚菜一家陳登陽老師的邀請,在林

口開設了養殖相關課程。陳老師希望他能夠提

供專業的養殖相關課程給魚菜共生的同好們。

從終日須全神貫注在電腦螢幕的辦公室,回到

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農漁養殖生活,黃振瑋

除了獲得更多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之外,也一步

步朝著自己的 目標前進。

 

Gogreen.tw 水耕 水植 水生植物 魚菜共生 植物工廠 桃園縣觀音鄉報導

Gogreen.tw 水耕 水植 水生植物 魚菜共生 植物工廠 報導